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 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
作者:马吉明 郑…  文章来源:中国论文联盟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13/11/5 20:33:50  文章录入:web13741  责任编辑:web13741

点。本着“由小到大,由近及远,由易到难"的思路,选定雅砻江、大渡河间5条支流调水40亿m3方案为第一期工程,雅砻江调水为第二期工程,金沙江调水为第三期工程。第一期工程先行实施,二、三期工程输水线路都从一期工程近旁集中通过,可以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质资料和临建设施,加快工程建设。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三次转换。

  2001年5月在规划报告的审查会上,专家们赞同这个思路,赞同分三期开发,分期实施的方案。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说:规划思路明确,工程布局方案突出“下移、集中"是正确的。根据水利部的安排,将第一期工程及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。从2001年7月到现在,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投入大量人力在一期工程现场工作。

  3.1.2 深埋长隧洞是关键技术 一期工程由“五坝七洞一渠"组成,5座坝高65~123 m,长244 km的隧洞自然分为7段和一段16 km的明渠。输水隧洞开凿支洞后,最长施工洞段37 km。洞线埋深一般300~600 m,最大埋深1 150 m。从当前施工技术看,37 km长的隧洞,属于常规工程。地质岩性主要有三叠系砂、板岩或砂板岩互层,抗压强度一般为40~100 MPa, 属于中等坚硬岩类。输水线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为0.10 g,部分为0.05 g和0.15 g。初步探查,全线穿越断层22条,大体走向NW-SE。

  (1)筑坝技术。我国对各种坝型的建筑

  技术已趋成熟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开始重视和推广土石坝类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。这种采用当地石料,分层振动碾压堆石的施工方法,使坝体密实,面板较少出现裂缝,防渗效果也好,具有断面小,安全性好,施工简便,造价低的特点。当前,大型、多功能、高效施工机械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,加快了施工进度,更降低了工程造价。1999年,在广西与广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建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9 m,1999年建成的青海黑泉(海拔2 000 m)面板堆石坝坝高123.5 m,最近才开工建设的湖北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 m。这说明,西线工程虽有海拔3 500 m地区的气候寒冻问题,但当今的筑坝技术方面,完全可以解决。

  (2)开凿长隧洞技术。开凿长隧洞技术,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。开凿短隧洞,一般采用钻爆法。随着开凿长隧洞技术的发展,已采用适用于硬岩的开敞式掘进机施工法,以及适用于软岩、土砂层隧洞施工的盾构掘进机施工法。掘进机技术的特点是:高度机械化、专业化施工,掘进、出渣、衬砌、灌浆等工序一次完成,进度快、质量好,近年来掘进机广泛采用电子、信息技术,对全部作业进行制导和监控。英吉利海峡隧道,在掘进过程中,安装约200部仪表,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读取的数据120个,运用计算机分析掘进机的运转效果,指出机械和电器存在的问题,从而明确机械维修保养的目标,使掘进机的时间利用率提高到90%,整个系统的时间利用率达60%,从而,使掘进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,其掘进速度一般较钻爆法高好几倍,已广泛用于管道铺设、交通与水工隧洞的开凿。

  从隧洞施工段的长度看,我国已建成甘肃引大入秦30A输水隧洞长11.6 km,成洞洞径5.5 m;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长18.4 km,成洞洞径7.6 m;国外已建成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,即欧洲隧道,每条长38 km,成洞洞径7.6 m;正在施工的瑞士圣哥达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每条长57 km,成洞洞径9.6 m。这些长隧洞的特点:1)皆采用掘进机开凿。秦岭隧道采用开敞式掘进机,欧洲隧道和引大入秦30A隧洞采用盾构式掘进机。2)埋深大。欧洲隧道在海水面以下平均40 m,最深达130 m;圣哥达隧道上覆山体最厚近3 000 m。3)没有条件开凿人工支洞。仅圣哥达隧道在山体上开凿了一个直径12 m、深800 m的竖井。由此可知,无论是通过山体或水下的长隧洞,也无论硬岩或软岩,从宏观地科学技术水平看,运用掘进机开凿,技术上皆可行。

  3.2 受水区的技术特理点

  3.2.1 江水和黄水难以区分 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,在黄河上游海拔3 400 m处注入黄河干流,由于没有专用的输水渠道,调入的江水与黄河水难以区分。如何将西线水配置到受水地点,有两种意见:一是国务院给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分配有用水定额,超定额者用的是西线水,就要收取较高的水费;二是认为调入黄河的西线水,融入了黄河水资源,亦可称作黄河的增供水量。与黄河水一起统一配置,统一调度,按省(区)、区域或河段统一水价。

  第一种意见,实际操作困难,不仅在水价上出现了双轨制,弊病很多,而且有关地方部门会表明,从黄河取水,用的当然是黄河水,怎么能说是长江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 下一页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